当前位置:域名回购养生中医畅谈|奇经八脉与养生之道(二
中医畅谈|奇经八脉与养生之道(二
2022-06-03

奇经八脉与养生之道(二)——气功学理溯源

七、“小周天”的描述始于何时?

气功中将任督脉的运行称做“小周天”,这种名称见于唐以后的气功书,但它的起因则很早。《灵枢》论营气、卫气的运行,就引证“天周二十八宿”的天文现象,唐代孔颖达在《礼记·月令》中注说“凡二十八宿及诸星,皆循天左行,一日一夜一周天。”唐代题名钟离权、吕纯阳问答成书的《钟吕传道集》中有说“用周天则火起焚身”,这就是用“周天”来表示热气的运转。

►此前《周易参同契》有“关健有低昂兮,周气遂奔走”一语。原书“周”字误作“害”,“气”字有写作“黑”,再误作“天”,变成了“周天”,这是不足为据的。早期彭晓的注解没有作“害气”,也不作“周天”解,而是注成“周运元气奔腾……”,证明原文的“害”字正当作“周”。周运有周转的意思,但不等于说周天。

《参同契》说气通督脉的最重要一句话不是“周气”而是说“北方河车”,此语一直影响到后世的气功家,“北方”意指脊背部,当督脉所在,人体一般采用面南背北的体位,故“背”字从“北”得声。“河车”形象地用踏水车来形容引水上行的气功搬运。此后又有大小河车和紫河车等种种说法。清代李西月专门编写成一本《三车秘旨》,专论“三车”及大小周天,作为内丹法的人门书。究其渊源,上溯到“丹经之祖”魏伯阳的《参同契》,明清间的气功编著,是集内丹法的大成,总结这些理论并将它系统化和图像化了。

►清代初期,清宫如意馆彩绘成一大幅《内经图》,以一侧身坐像构图,纵分为头、胸、上腹和下腹各段落,绘列任督脉内气运行过程的有关景象。它不称“内景”而称“内经”,用意似乎注重其经行的感受过程,而不是静态的景象后来有的版本改名《修真图》。图中将任督脉上的后三关、前三田的重要关窍都有了生动的描绘。如将“北方河车”画成一对童男童女在踏水车,眉间“明堂”画成脑内有日月照明。

►彩绘的《内经图》及其复制的不同版本,都是属于气功内气运行的理想图。在清初柳华阳《金仙证论》内所载的则是一张出自亲身体会的有实证意义的小插图。这个图很重要,现从原书里复制过来。“小周天”的图画出来,说明什么呢?表明任督脉的感传不是在体表,而是在深部层次,古人对奇经八脉的体会,是从气功锻炼中体会到各种有规律的生理现象,这些感觉现象出现在气功锻炼的全过程。运行全身,故比拟为“周天”。

八、冲脉称为“血海”和“十二经之海”其意义如何?带脉是怎样?

“回身一周”的之海任脉行于身前正中,是阴脉之海,冲脉行于任督脉之间,是“十二经之海”,又称“血海”。此冲字原文写成“衡”,两边是“行”字,当中是“重”字,“行”本意是大路,行道,行动,行列加了一个“重”字是标音,是个形声字。冲动,要冲,通道,“面”和“勤”都是从“重”得声。这表明冲脉的字义首先与动脉有关系,动脉所在,有动脉搏动的地方都可看成是冲脉功能的呈现。

丹田这部位《难经》就说成是“脐下、肾间动气”,脐下正中的“动气”不能说与腹主动脉没有关系。这里的体外正当关元穴脐下三寸,所以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“冲脉起于关元。”作为“脐下、肾间动气”的“胞中”,初时可能是气功意守的部位概念,范围较大。脐下的气海、石门、关元各穴都属于“丹田”。关元就成为与冲脉关系最大的穴,后世针灸家的灸丹田以培补元气,就是灸关元穴。

《资生经》说“若要安,丹田、三里不曾干。”是指要身体安康,就得常灸关元和足三里,让灸疮化脓不干。这两穴都有关冲脉。关元是冲脉的起源,而足三里是冲脉下行之处。灸关元,意在温通冲脉之源,培补元气以健运全身的血气,气功,意守丹田之后也是能起到相似的作用。何谓意守丹田其要旨是凝聚心神之“火”于下腹部,以锻炼肾精之“水”,先要“炼精化气”,再达到“炼气化神”。内丹术中说的“火从脐下发,水向鼎中符”的用意,腹内热气逐步向周围扩展,以至出现“夹脊如车轮,四肢如山石,两肾如汤煎,膀胧如火热”的感觉,进而“用周天则火起焚身”,全身透热,起到充皮肤,温肌肉的效应。

这带脉可看成是冲脉和带脉发动的结果。冲脉既是与任督脉同源同行于头身上下,又与十二经脉通行于肢体外周。故称为十二经之海和血海,其本源则在下腹部。带脉从十四椎命门穴部分出,横腰束腹,“回身一周”以利收引和屈伸活动,在气功中一般少有出现特殊的感应,只有蒋维乔所写的《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》中说他有过在腰部出现“向左转动次,向右也一样转次”的由静变动的经验。这种体验被说成是静极而动的自然而然的结果。练气功者可不要片面追求这种动感,以免失于误导。

九、阴阳脉踌是怎么运行的?与卫气的活动关系如何?

这张图算是我根据《灵枢·卫气行》的意思首创的,把原先卫气运行的途径进行概括,卫气指人体对外起防卫作用的气,又称“人气”,关系人的清醒与睡眠,活动与安静,关键表现在眼睛的张开与闭合。

白天眼睛张开,神志清醒,表示卫气的活动状态。晚上进人睡眠,表示卫气的安静状态。故说它“日行于阳外,夜行于阴内”。阳,人体前面属阳明、后面属太阳,侧面属少阳,手足三阳都是从眼睛周围开始,意指阳气从上向下散布到手足,回来则通过三阴经,主要是足少阴肾经,枢转关系就在“肾”。

阴踌是足少阴的支络,意思是通过足少阴和阴踌的交接。晚上入睡时,卫气从阳入阴,经过“肾”而运行于五脏和阴分白天睡醒后,卫气又经过肾而从阴出阳,由目而分布于各阳经。阳踌是足太阳的支络,随同三阳经从头走足,阳踌穴申脉与阴踏穴照海,分别在外跺、内踩下方分出,阴升阳降,下达涌泉,上通于目。阴踌从照海上行,入阴部之后,行于胸内五脏,出人迎之前,交贯冲脉,上达目部,与阳踏会通于风池、风府督脉阳蹈则从目下、口旁,经肩、髓下行至申脉,通于至阴、涌泉,与阴踌相接,见图。阳踌就是阴阳蹄脉所起处。

我们于静坐时,或睡眠前,先合目静心,意守涌泉或脚跟,随着吸气把气送到足心呼气时不用以意引气,这一从目至踵的呼吸法,在于导气下行,能起到沟通阴阳蹄脉,起安神顺气的作用,这应是在通任督之前先要有的功夫。

十、阴维、阳维是怎样“维络于身”的?为什么说“溢畜”而不环流?

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说“阴维阳维者,维络于身……”意指阴阳维脉是象网络样散布在身体内外,阳维脉散布在头、肩部,联络三阳经,归于督脉阴维脉散布在胸腹部,联络三阴经,归于任脉。这种“维络”不同于正经。《难经》还说明,这种“维络”起到“溢满出”、“畜蓄入”气血,调节阴踌运行途径,按《难经》的说法,是属于络脉性质。阳路是阳络,阴踌是阴络,这与阳脉之海的督脉和阴脉之海的任、冲脉,其地位有深浅、大小的不同。对踌脉的升降运行,我们可以结合呼吸来理解《庄子·大宗师》“真人之息以踵,众人之息以喉。”说明古代有道之士呼吸深沉,送气到脚跟踵,这盛衰,并不像十四经那样“环流”,因而对维脉不讲“流注”关系。阳维联合各阳经,主持全身的表证如寒热等阴维联合各阴经,主持全身的里证如心腹痛等。

在气功过程中则不指病证,而是指生理现象。气功中有出现身热、面红、耳赤,汗出、泪流等现象,说成是“三阳脉发动”,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是阳维脉的作用。但气功中一般不说“三阴脉发动”,因为三阴脉属五脏,五脏求安宁,不求发动,“是动则病”,五脏过于变动则成病,气功于静态中求安宁,要从三阴脉通调达到脏气安宁,其中自然包括有阴维脉的作用。“阳维主一身之表”,“阴维主一身之里”,这话既是指病证,也包括属干正常的生理现象。

十一、因是子蒋竹庄先生为什么改名“维乔”?

蒋维乔一,原名竹庄,号因是子,是近代著名气功家,讲气功的人不能不知道。

他原在民国时期教育部任职,身体瘦弱,自幼多病,因练习气功。先是学了日本的冈田氏静坐法,不行,改练中国原有的气功,还著书立说。出版《因是子静坐法》一书,后又研习佛教及密宗的功法,总结经验,又出版前书的《续编》等气功著作。解放以后,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徐福民主任专请他来作气功指导。门诊部很多高干、知识分子,患有神经衰弱,开了个气功班,这是办得最早的。

►气功本来是反对昏沉入睡的,我们可不管,能练得睡得着也是好。他后来有经验了,才创办气功疗养所,陈涛所长原来就是位久患神经衰弱而得益于气功的老干部,上海市就由他来主办市气功疗养所,开展气功的疗养工作和实验研究,并聘请蒋老为顾问。蒋老早年所以改名“维乔”,意思是他不光小周天任督二脉打通了,连奇经八脉中的阴阳维脉、阴阳踌脉也都打通了,因此改名为“维乔”。根据蒋氏的亲身体验,说明奇经八脉理论与气功实践的关系是很大的。

域名回购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57780188